医疗废水处理的核心流程详解!
医疗废水处理的核心流程包括分类预处理、生物降解、深度消毒及合规排放,需遵循全过程控制与风险防控原则。以下为具体处理要点:
一、处理原则(依据)
全过程控制
从废水产生到排放的每个环节严格管理,包括源头分类(如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流)、中途处理及末端消毒。
减量化与就地处理
通过格栅过滤、调节池等减少悬浮物负荷,医院内部完成初步处理,避免污染扩散。
分类指导与生态安全
按医院类型和排放去向设计工艺,同时控制消毒副产物(如余氯)对环境的影响。
二、主要处理步骤(综合)
预处理阶段
1、物理分离:使用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(如纱布、塑料碎片)。
2、混凝沉淀:投加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凝聚胶体颗粒,固液分离后进入后续处理。
3、调节水质:通过调节池平衡流量与污染物浓度。
生物处理阶段
1、曝气生物滤池:高负荷生物降解技术,兼具过滤功能,适用于占地受限的医院。
2、膜生物反应器(MBR):结合生物降解与膜分离,高效去除有机物及氮、磷,尤其适用于医院废水。
深度处理与消毒
1、氯化法:液氯或二氧化氯消毒,后者因不产生致癌副产物更受推荐。
2、紫外线/臭氧消毒:针对抗药性病原体,减少化学残留。
3、高级氧化:芬顿氧化等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。
排放与监测
处理后需达到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》(GB51459-2024),重点控制病原微生物、余氯及化学污染物指标。
三、特殊废水处理(参考)
放射性废水:单独收集,经衰变池贮存至达标后排放。
含重金属废水:化学沉淀或离子交换法处理。
传染性污水:预消毒(次氯酸钠)+强化生物处理+二次消毒(紫外线或臭氧)。
总结:医疗废水处理需结合曝气生物滤池、二氧化氯消毒等技术,实现安全、高效的无害化目标。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:广州绿缘环境技术有限公司- 备案号:粤ICP备14055547号-1 网站地图(百度 / 谷歌)
网站技术支持:13922983965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